西汉有位以“善治”著称的官员,早年为小吏,后来官至丞相。班固评价他“所在而治,为世吏师。”他就是薛宣,字赣君,东海郯县(今山东郯城)人,有关他“达于从政”的故事,《汉书》《资治通鉴》多有记载。
西汉都城长安附近的地方,分别由左冯翊、京兆尹、右扶风三个地方官管理。薛宣就担任过左冯翊。他在任时,高陵县令杨湛、栎阳县令谢游都是贪婪狡诈之辈,惯于抓住长官的短处相要挟,之前的长官对二人无可奈何。等到薛宣治理政事时,杨湛、谢游到府上拜见,薛宣设酒款待,但暗中已开始收集他们的罪证。薛宣观察到杨湛似有改过自新的可能,便将他的罪状一条条写在木牒上,密封送给他,告诉他:“这是官吏和百姓要检举你的事情,一条条都写在里面了,请你自图进退,如果你没有做这些事,请把木牒密封好还给我,我好为你辩白。”杨湛自知这上面写的事都是自己做过的,而薛宣言辞温和,没有伤害之意,给足了自己面子,便马上辞职,并写信致谢,终无怨言。
而谢游自以为是当世有名的大儒,轻视薛宣。薛宣写信责备他:“大家反映你为政繁琐苛刻,被你责罚、处以劳役的人有千人以上,盗取钱财数十万,买卖听任富吏,价格数目一概不问,这些事情都已证实。孔子曰:‘陈力就列,不能者止’。请你仔细考虑,我正考虑代替你的人选。”谢游收到信后,也解印绶辞职了。
薛宣以知人善任而出名。当时频阳县为数郡交接之处,多有盗贼。频阳县令薛恭,本是县里有名的孝子,但对于治理政事却不是很熟,不能胜任。而粟邑县小,在偏僻的山中,百姓谨慎朴素,容易治理。粟邑县令尹赏,之前在郡上工作多年,经验丰富。薛宣将薛恭和尹赏两人对调了一下,过了几个月,果然“两县皆治”。
御史大夫于永逝世后,朝廷要选一人担任御史大夫。御史大夫是非常重要的官职,“内承本朝之风化,外佐丞相统理天下,任重职大,非庸才所能堪”。言官谷永上疏陈述薛宣品行及才能,认为他“材茂行洁,达于从政”,精通法律任廷尉有余,经术之雅足以参谋朝政,身兼多能,有“廉洁公道”之气节。皇帝也认为薛宣人才难得,遂任用为御史大夫。
翻阅史料,西汉时期“所用多文法吏,以刑名绳下”,薛宣作为文法吏的代表人物之一,他用法公平、廉洁奉公,笔砚开支都有计划,不浪费资财,又能为民办实事,深受吏民爱戴。
(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闫高炯)